|
和張周玉峨眉山行 / 作者:吳泳 |
搘筇更上最高峰,浮出修眉翠掃空。
雪汗半消巖路口,苔衣倒掛樹林中。
異禽語已非人世,香草名應系國風。
晚色漸侵衣袂冷,恍疑身在蕊珠宮。
|
|
和張周玉峨眉山行解釋: 《和張周玉峨眉山行》是宋代吳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搘著拐杖攀登至峨眉山的最高峰,從山間浮出來,修長的眉毛像翠色的掃帚一樣擦拭著空氣。雪汗已經半消失在石路的交匯處,苔衣倒掛在樹林之中。異禽的語言已經不再像人世間的聲音,香草的名字應該與國家的風俗有關。晚霞逐漸侵入我的衣袖,我仿佛身處在細膩的珠宮之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張周玉一同登上峨眉山的情景。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眉山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自然的贊嘆之情。詩中通過描寫山間的雪、巖石、樹林和異禽等元素,傳達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妙。詩人還以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將自己的感受與仙境般的蕊珠宮相聯系,表達了對美好的向往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賞析:
這首詩詞以峨眉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的景色與自然元素,展現了山水之間的壯美和神秘感。描述中的"搘筇更上最高峰"和"浮出修眉翠掃空"運用了修辭手法,形象地表達了攀登高峰的艱辛和山勢的陡峭。"雪汗半消巖路口,苔衣倒掛樹林中"描繪了山中的雪景和苔蘚的生長,烘托出山間寧靜而神秘的氛圍。"異禽語已非人世,香草名應系國風"則表達了自然界的聲音和芬芳,與人世間的喧囂和風俗形成鮮明對比。最后一句"晚色漸侵衣袂冷,恍疑身在蕊珠宮"運用了意象的手法,通過衣袖被晚霞染冷的描寫,使詩人的體驗與仙境般的蕊珠宮相對應,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考。
整首詩詞以山水自然為主題,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表達,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和對美的追求。詩人通過描繪山中景色和自然元素的變化,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詩意和想象力的境界,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和神秘。同時,詩人也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和純粹的向往,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使詩詞更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