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漕祠堂 / 作者:吳泳 |
古誼寥寥千載間,卻從賓主得窺斑。
道同元不分窮達,禮重何妨尚往還。
拄杖過橋聲易識,壁紗籠墨句難攀。
篝燈試取豐碑讀,名壓三犀石更頑。
|
|
黃漕祠堂解釋: 《黃漕祠堂》是宋代吳泳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于古老友誼的珍視和對于傳統禮儀的尊崇。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漕祠堂》中文譯文:
古誼寥寥千載間,
卻從賓主得窺斑。
道同元不分窮達,
禮重何妨尚往還。
拄杖過橋聲易識,
壁紗籠墨句難攀。
篝燈試取豐碑讀,
名壓三犀石更頑。
詩意和賞析:
《黃漕祠堂》通過描寫古老的友誼和傳統的禮儀,表達了作者對于這些價值觀的珍視和尊崇。
詩的開篇,作者提到"古誼寥寥千載間",意味著這份古老的友誼,歷經千年依然存在。接著,作者提到這份友誼是從"賓主"之間得以窺見的,表明這是一種主人和客人之間的關系。作者通過這種關系,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古代友誼的珍貴之處。
接下來的兩句"道同元不分窮達,禮重何妨尚往還"強調了友誼的本質和傳統禮儀的重要性。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人與人之間的道義和情感都是相通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不妨礙人們之間的交往。而禮儀之重要性也在這里得到強調,它是友誼的基石,使得人與人之間能夠相互尊重和往來。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具體的場景和意象來豐富描寫。"拄杖過橋聲易識,壁紗籠墨句難攀"通過描繪過橋時的聲音和籠罩在壁紗之后的墨句,傳達了對于歷史文化的追求和理解的困難。歷史文化就像是一座高墻,它的深厚和精髓需要通過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夠領略其中的價值。
最后兩句"篝燈試取豐碑讀,名壓三犀石更頑"則表達了對于文化遺產的重視。作者提到篝火下試圖閱讀碑文,暗示對于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傳承的努力。"名壓三犀石"則指代了歷史上著名的犀角石碑,表達了文化名人的成就和榮譽,并通過"更頑"一詞,暗示這些名人的事跡和精神將會永遠流傳下去。
總體而言,吳泳的《黃漕祠堂》通過描寫古老的友誼和傳統的禮儀,表達了對于這些價值觀的珍視和尊崇。詩中的景象和意象豐富多樣,通過細膩的描寫傳達了對于歷史文化的追求和對于文化遺產的重視。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詩意的追尋,同時也呼喚讀者對于傳統友誼和禮儀的重要性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