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鄉僧祖元 / 作者:吳泳 |
挑包不住雁邊峰,萬里來參琰浙翁。
刀割萬緣隨指斷,鏡磨諸漏著身空。
不從貝葉鑽陳跡,只向薄團下鈍工。
結羽依然銷未盡,有時詩語學琴聰。
|
|
贈鄉僧祖元解釋: 《贈鄉僧祖元》是宋代詩人吳泳的作品。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祖元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借以表達了對世事無常和修行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挑包不住雁邊峰,
萬里來參琰浙翁。
刀割萬緣隨指斷,
鏡磨諸漏著身空。
不從貝葉鑽陳跡,
只向薄團下鈍工。
結羽依然銷未盡,
有時詩語學琴聰。
這首詩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僧人祖元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探討了人生、修行和境界的主題。下面是對詩意的賞析:
首句"挑包不住雁邊峰",表達了僧人祖元的胸懷和志向。雁邊峰是高山,挑包是指攀登。詩人通過這個意象,傳達了祖元超越凡塵的追求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
第二句"萬里來參琰浙翁",表達了詩人對祖元遠道而來的敬重之情。"琰浙翁"指的是祖元的尊稱,意味著他是來自遠方的智者和高人。
接下來的兩句"刀割萬緣隨指斷,鏡磨諸漏著身空",探討了修行和超越塵世的主題。"刀割萬緣"象征著斬斷一切俗世的牽扯和糾纏,而"鏡磨諸漏"則表示洞察世事的真相。通過修行,祖元能夠超脫物質的束縛,達到身心的空靈和自由。
下一句"不從貝葉鑽陳跡,只向薄團下鈍工",強調了祖元不墨守成規、不陷入舊有的桎梏,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他不囿于傳統的束縛,而是追求更深層次的修行。
最后兩句"結羽依然銷未盡,有時詩語學琴聰",表明祖元的修行道路雖然漫長,但他依然保持著初心和熱情。"結羽"指的是琴弦,"銷未盡"表示琴音綿長。祖元在修行中不斷汲取詩意和音樂的智慧,使自己更加明智和敏銳。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祖元的贊賞和祝福,同時通過探討修行和境界的主題,傳達了對自由、洞察和智慧的追求。整首詩凝練而深遠,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