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擬古九首 / 作者:蘇軾 |
閉門不復出,茲焉若將終。
蕭然環(huán)堵間,乃復有為戎。
我?guī)熤率罚靡源剖匦邸?br/> 金刀雖云利,未聞能斫風。
世人欲困我,我已長安窮。
窮甚當辟谷,徐觀百年中。
|
|
和陶擬古九首解釋:
《和陶擬古九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閉門不再出,似乎將永遠地留在這里。
四面環(huán)繞著荒涼的圍墻,卻又重新參與戰(zhàn)爭。
我的老師是一位歷史學家,一直以來都堅守著男性的職責。
盡管金刀能說是鋒利的,但從未聽說它能斬斷風。
世人希望將我困住,但我已深陷長安的困境。
在困頓到極點時,我開始修煉禁食,慢慢地觀察著百年的變遷。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在長安生活期間的心情和思考。他感嘆自己閉門不出,仿佛將永遠困于圍墻之內(nèi),但又因為戰(zhàn)亂的緣故不得不再次參與戰(zhàn)爭。他提到自己的老師是一位歷史學家,一直以來都承擔著男性的職責。詩中提到的金刀雖然鋒利,但并不能斬斷風,暗喻自己雖然有才能,卻無法改變世事的變幻。世人希望困住他,但他卻已經(jīng)深陷長安的困境之中。最后,他開始修煉禁食,靜觀百年的興衰變遷。
賞析:
《和陶擬古九首》是蘇軾晚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體現(xiàn)了他在困境中的自省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述自己閉門不出與參與戰(zhàn)爭的矛盾心情,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變幻無常的感嘆和無奈。詩中提到的金刀和長安困境,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自己才能的無奈和對時局的無奈。最后,作者選擇修煉禁食,觀察百年的興衰變遷,顯示了他對人生和歷史的深思熟慮。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復雜情感,通過對自身處境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和體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