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擬古九首 / 作者:蘇軾 |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獨完。
負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生不聞詩書,豈知有孔顏。
翛然獨往來,榮辱未易關。
日暮鳥獸散,家在孤云端。
問答了不通,嘆息指屢彈。
似言君貴人,草莽棲龍鸞。
遺我古貝布,海風今歲寒。
|
|
和陶擬古九首解釋:
《和陶擬古九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獨完。
在黎山有一個幽僻的人,他身形憔悴,但精神獨立完整。
負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背著柴薪進入城市,嘲笑我這身儒雅的衣冠。
生不聞詩書,豈知有孔顏。
我生來不曾聽聞詩書之道,怎能知道有孔子這位偉大的學者。
翛然獨往來,榮辱未易關。
我默默地行走,既不受到榮耀的誘惑,也不受辱的困擾。
日暮鳥獸散,家在孤云端。
日暮時,鳥獸歸巢,而我的家卻在高高的孤云之上。
問答了不通,嘆息指屢彈。
我問答了許多問題,但卻得不到答案,只能嘆息著指點迷津。
似言君貴人,草莽棲龍鸞。
仿佛是在說君主尊貴的人,就像是草莽之中棲息的龍和鳳。
遺我古貝布,海風今歲寒。
留給我一塊古老的貝布,海風今年格外寒冷。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感嘆。詩人以自己平凡的身份自嘲,認為自己不通經書,不了解儒家學問,與當時的士人形成鮮明對比。他表達了對社會權貴和名利的淡漠態度,將自己比作黎山的幽子,獨自行走于人世間,不受外界的榮辱所影響。詩人意味深長地表示,即使他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答案,困惑不解,他仍然堅持追求真理和智慧。最后,他將自己比作草莽中的龍鳳,寄托著對自身潛力的希望和對真正貴人的向往。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追求,同時反映了對社會現實的獨立思考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