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徐撫干二首 / 作者:姜特立 |
莫嗟骨相未封侯,媺惡窮通本不侔。
文似陳琳須草檄,賦如王粲好登樓。
進平上幕宜多暇,酒賤清歡亦易謀。
荔子丹時簪末利,可能無句寄中州。
|
|
送徐撫干二首解釋: 詩詞:《送徐撫干二首》
莫嗟骨相未封侯,
媺惡窮通本不侔。
文似陳琳須草檄,
賦如王粲好登樓。
進平上幕宜多暇,
酒賤清歡亦易謀。
荔子丹時簪末利,
可能無句寄中州。
中文譯文:
不要懊悔骨肉之間未能成就功名,
貧窮與富貴并非本身比較。
文采猶如陳琳,需草寫檄文,
賦詩就像王粲,喜歡登高樓。
若能晉升于朝廷高位,可以有更多的閑暇,
廉價的酒與清歡也更容易得到。
荔枝子紅時,簪子上的末利,
或許難以寄托我的思念之于中原。
詩意:
這首詩通過送別徐撫干來表達了一種對功名富貴的反思和對現實境況的接受。詩人姜特立表達了對自身未能達到功名富貴的無悔之情,并指出貧窮與富貴并非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他將自己的文采比作陳琳,認為自己應該以草寫檄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才華;而將自己的賦詩比作王粲,認為自己喜歡登高樓,追求高遠的境界。然而,詩人也明白在現實社會中,能夠進入朝廷高位的機會有限,因此提到若能有機會晉升,會有更多的閑暇和自由,同時也可以更容易地享受廉價的酒和純粹的歡樂。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中原的思念之情,希望自己的詩句能夠傳達到那里。
賞析:
《送徐撫干二首》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通過送別徐撫干這一場景,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思考和對現實生活的領悟。詩人以陳琳和王粲作為比喻,突出了自己的文學才華和追求高遠境界的意愿。他認為,貧窮與富貴并不是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人生并非只有功名富貴才有意義。在詩的結尾,詩人用寄托思念的方式表達了對中原的眷戀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現實的一種思考態度,表達了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以及對離散故鄉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