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通州守賦綠漪亭二首 / 作者:姜特立 |
亭占佳名淮海東,六丁擁上水仙宮。
檐牙簾額煙霏里,人語歌聲荷氣中。
酒盞吸殘千斛月,釣竿擲下一絲風。
使君清德如水,潭影人心盡日空。
|
|
為通州守賦綠漪亭二首解釋: 《為通州守賦綠漪亭二首》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亭占佳名淮海東,
六丁擁上水仙宮。
檐牙簾額煙霏里,
人語歌聲荷氣中。
酒盞吸殘千斛月,
釣竿擲下一絲風。
使君清德如水,
潭影人心盡日空。
詩意:
這座名叫綠漪亭的亭子矗立在美麗的淮海東岸,周圍環繞著六丁村的水仙宮。亭子的檐牙被煙霧繚繞,簾額間飄蕩著人們的交談聲和歌聲,空氣中彌漫著荷花的香氣。在這里,用酒盞傾斟著皎潔的月光,釣竿輕拋下一縷微風。像這座亭子一樣,使君的清廉德行就像水一樣清澈,潭水的倒影中,人們的心靈得以舒展,整個白天都是空靈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通州綠漪亭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使君清廉德行和人們內心的寧靜空靈之美。詩中的綠漪亭位于淮海東岸,周圍環繞著水仙宮,形成了一幅宜人的景象。檐牙上升的煙霧和簾額間傳來的人聲和歌聲,讓人感受到了亭子的生動氣息。詩人用酒盞吸取殘余的月光,用釣竿輕拋一絲微風,展現了詩意的細膩之處。
詩人姜特立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物象,將使君的清德比喻為水,使君的清廉品行和潭水的倒影相呼應,強調了清廉的重要性和對人們內心的影響。整首詩以通州綠漪亭為背景,以自然景色和物象為依托,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比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清廉德行和寧靜心靈的贊美和向往。
這首詩詞展示了姜特立細膩的描寫能力和富于意境的表達方式,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清廉德行和寧靜心靈的向往。讀者在賞析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純潔、寧靜和清廉品質的追求,以及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表達。整體上,這首詩詞給人以寧靜、清凈的感覺,讓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了作者對美好品質和心靈世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