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石魚 / 作者:姜特立 |
君不見隴州石魚生地下,中有鰌鯽皆同化。
又不見衡湘石魚生山中,魚身鱗鬣俱如畫。
世間何獨此石為魚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蝦蟆口吻酷肖似,螬蠐動幾能行。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無情。
陰陽融結(jié)亦偶爾,俗智詎可窺杳冥。
葉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儲英靈。
來春禹浪忽變化,頭角天上看崢嶸。
此時回首視此石,棄置殆與砂礫并。
|
|
次石魚解釋: 《次石魚》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君不見隴州石魚生地下,中有鰌鯽皆同化。
你是否看到了隴州地下生長的石魚,其中有鰍魚和鯽魚,它們的形態(tài)與石頭融為一體。
又不見衡湘石魚生山中,魚身鱗鬣俱如畫。
再看看衡山和洞庭湖中生長的石魚,它們的身體、鱗甲都如同畫中的形象。
世間何獨此石為魚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為何在世間只有這塊石頭變成了魚的形狀,而其他的石頭則變成了蛇、蟹等形狀。
蝦蟆口吻酷肖似,螬蠐動幾能行。
蝦蟆的嘴巴形狀非常逼真,螬蠐在石頭上仿佛也能動起來。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無情。
廣袤的世界中有許多荒蕪而奇怪的事物,無法推測其來歷,我認為造物主一開始并沒有感情。
陰陽融結(jié)亦偶爾,俗智詎可窺杳冥。
陰陽的結(jié)合也是偶然的,俗人的智慧又怎能窺探到深邃的天地之間。
葉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儲英靈。
葉君能夠獲得這塊石頭并不令人遺憾,因為你自己就是儲存英靈的川岳之地。
來春禹浪忽變化,頭角天上看崢嶸。
到了明年春天,洪水忽然發(fā)生巨變,令人仰望天空,觀賞壯麗的山峰。
此時回首視此石,棄置殆與砂礫并。
此刻回頭看這塊石頭,就像丟棄它與沙礫融為一體。
這首詩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隴州石魚的奇特形態(tài),通過對石魚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萬物的贊嘆和思考。作者以魚為媒介,探討了世間萬物的形態(tài)多樣性,以及其中的奧妙和難以捉摸的特點。同時,詩中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造物主創(chuàng)造力的敬畏和對人類知識的限制。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簡練,給人以啟發(fā)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