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夜 / 作者:蘇軾 |
漏聲透入碧窗紗,人靜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燒金鴨冷,淡云籠月照梨花。
|
|
寒食夜解釋:
《寒食夜》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漏聲透入碧窗紗,
人靜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燒金鴨冷,
淡云籠月照梨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清寒的寒食夜景。在這個夜晚,時間的流逝通過碧玉窗紗傳入,人們靜靜地坐在秋千上,秋千的影子斜斜地晃動。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禁火之日,所以詩中描述的沉香木不被燒來熏香,金鴨也不烤來享用,整個夜晚都顯得冷清而寂寞。淡淡的云彩遮蔽著月亮,月光透過云層照耀在梨花上,給整個夜晚增添了一絲溫柔的光輝。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安靜、寒冷的寒食夜晚的景象,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傳達了一種淡雅、清寂的意境。蘇軾運用了寥寥幾筆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安靜的環境中,感受時間的靜謐流轉。
首句“漏聲透入碧窗紗”,通過漏聲傳入的方式,突出了夜晚的靜謐,窗紗的碧綠色也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接著,“人靜秋千影半斜”,通過描寫人們坐在秋千上,秋千影子的晃動,展現了夜晚的寧靜和凄涼。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寒食節的特點。沉麝不燒金鴨冷,暗示了禁火之日的寒冷和靜默,金鴨不被烤來享用,反映了人們對于物質享受的禁制。最后一句“淡云籠月照梨花”,通過云彩的遮蔽,月亮透過云層照耀在梨花上,給整個夜晚帶來一絲柔和的光輝,增添了一絲溫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凝練的表達,展現了蘇軾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人情世故的思考。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創造出一種優美、凄涼的寒食夜景,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時光流轉、物我兩忘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