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追和李方叔詠舞者 / 作者:姜特立 |
樂聲催遍上華裀,回雪光中不見塵。
今日同間易惆悵,當筵踏月更何人。
|
|
中秋追和李方叔詠舞者解釋: 中秋追和李方叔詠舞者
樂聲催遍上華裀,
回雪光中不見塵。
今日同間易惆悵,
當筵踏月更何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姜特立在宋代創作的,題為《中秋追和李方叔詠舞者》。詩中描繪了中秋節時的舞蹈場景,并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今日境況的思考。
詩中首先提到了樂聲催動起華裀上的舞蹈,華裀是一種華美的服飾,這里象征著節日的喜慶和熱鬧。回雪光中不見塵,描述了舞者在空靈明亮的舞臺上翩翩起舞,猶如飛舞的雪花,純凈無瑕。
然而,詩人在“今日”這個詞中透露出惆悵之情。同間易惆悵,意味著與過去相比,今日的情景使詩人感到愁苦。在這個節日的宴會上,踏月的人又有誰呢?這句話既是對當下的疑問,也是對過去的懷念。踏月者本是古時以祈求好運的方式,如今卻似乎已經失傳。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中秋夜舞蹈的場景,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現實的思考。詩人對過去的美好回憶與當下的失落交織在一起,使詩詞中透露出淡淡的憂傷之情,引發讀者對歲月變遷和人事易逝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