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方叔自郡城歸故園 / 作者:姜特立 |
吏隱豈無名,東南一客星。
松關今有主,岫幌不須扃。
無夢妨清睡,唯閒伴獨醒。
著鞭吾已晚,先愧一鴻冥。
|
|
同方叔自郡城歸故園解釋: 《同方叔自郡城歸故園》是宋代詩人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岳陽城外的同方叔,從郡城回到了故園。
作官隱姓不必擔心名聲,他像一顆獨行的星辰。
如今松門有了新主人,門前的幌簾不再關扃。
無夢不會影響他的安眠,只有閑暇時才會醒來獨自思量。
我已經晚了,馬鞭已經拿在手中,但我先向鴻冥致以愧疚。
詩意:
《同方叔自郡城歸故園》表達了詩人姜特立對于官場生涯的疑惑和迷茫,以及對自我選擇和處世態度的思考。詩中的同方叔象征了隱士、官員或文人,他在官場中隱藏身份,不追求名利,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清凈心態。同方叔回到故園后,他看到了新的主人和變化,但他仍保持著冷靜和清醒的思考,不受外界無謂的干擾。他并不為世俗的夢想所困擾,只在閑暇時思考人生的真諦,并對自己晚來的覺悟表示愧疚。
賞析:
《同方叔自郡城歸故園》通過隱喻和對比的手法,展示了詩人對于官場和社會的冷峻評價,同時呼喚個體的獨立性和清凈心態。詩中的同方叔選擇隱姓埋名,遠離名利的紛擾,表達了對官場虛偽和功利的不屑。他回到故園后,看到了世事的變遷,卻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冷靜。作者通過描繪同方叔的形象,傳達了對于自由、清凈和追求內心世界的向往。詩中的“無夢妨清睡,唯閒伴獨醒”一句,表達了隱士的超脫和寧靜,強調了自我反省和思考的重要性。最后的“著鞭吾已晚,先愧一鴻冥”則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選擇的遲來感到愧疚,同時也傳遞了對于晚節不悔的堅定態度。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于個體追求自由、獨立和清凈的崇尚,同時對于功利和世俗的厭棄。它在宋代文人詩歌中獨樹一幟,展示了姜特立獨特的思想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