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道中二首 / 作者:蘇軾 |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
|
新城道中二首解釋:
《新城道中二首》是蘇軾所作,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旅途中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身世悠悠我此行,
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
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
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
試向桑田問耦耕。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索。他感嘆自己的身世紛繁復雜,但他仍然堅定地前行。在溪邊,他停下來,駐足傾聽溪水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寧靜和美好。他提到了散材(指散落的木材)擔心被人看到并被砍掉,疲憊的馬兒聞到卷旆鉦(指軍隊行進的標志)時思念著歸家。在細雨紛飛的時候,茶館的主人會感到喜悅,而在深山的僻靜之處,官員的清廉和正直得以保持。最后,蘇軾思考人生的岔路眾多,他決定去問桑田(指時光流轉的無情)關于農耕的事情,以求找到人生的真諦。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象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他以自己的身世為出發點,表達出對于人生起伏和變遷的感慨。在溪邊停下來傾聽溪水的聲音,可以理解為他在自然中尋找平靜和安寧,遠離世俗的紛擾。提到散材和疲馬,可以看作是對于生活中困難和壓力的意象,而茶館主人和深山的官員則象征著追求喜悅和廉潔的人性。最后的問題,向桑田問耦耕,表明他對于人生的追問和對于生命的探索,希望能夠找到真實和意義。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為線索,通過對比和對照來突出對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對于真諦的探索。
蘇軾的詩詞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細膩的描寫而聞名,這首《新城道中二首》也不例外。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他表達了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真實的追求。這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文學風格和對于人性的洞察。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緒,同時也引發自己對于人生和存在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