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道 / 作者:姜特立 |
學道不須奇,無為勝有為。
氣平無間斷,心靜自清夷。
意釣非關餌,行歌不為詩。
隨緣皆自在,何患不期頤。
|
|
學道解釋: 《學道》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學習道德之道的境界和心態。雖然沒有提到具體的內容,但通過詩句中的一些隱喻和意象,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于學道的理解和態度。
詩中首先提到了"學道不須奇,無為勝有為"。這句話表達了詩人的思想,認為學習道德不需要追求奇特的手法或方法,而是要以無為而治。這里的"無為"指的是沒有私心、不追求功利的態度,通過無為的行動來達到勝過有為的效果。
接下來的兩句"氣平無間斷,心靜自清夷",描繪了修行者的內心狀態。"氣平無間斷"表示內心的平和穩定,不受外界干擾;"心靜自清夷"則表達了心境的寧靜和純凈。這種內心的寧靜和平和是學習道德的重要條件,也是達到道德境界的關鍵。
詩中的下兩句"意釣非關餌,行歌不為詩"通過釣魚和行歌來比喻學習道德的過程。詩人認為,學道并非為了外在的目的或報酬,而是純粹的內心追求。意釣非關餌,強調的是修行者內心的意向和動機,行歌不為詩,則強調的是修行者行為的無私性和自然流露。
最后兩句"隨緣皆自在,何患不期頤"傳達了詩人對于隨緣的態度和心境。學道的人應當順應自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強求結果,而是以一種寬容和自在的心態面對一切。"不期頤"表達了對于未來的無所畏懼和無所求的心態,它體現了學道者對于內心的平和和滿足。
總的來說,姜特立的《學道》通過簡潔而富有隱喻的語言,表達了學習道德的境界和心態。詩人認為學道并非追求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而是通過無為、寧靜、純粹的內心追求,達到心境的平和、寬容和自在。這首詩鼓勵人們在修行道德的過程中,不要追求功利,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