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塋 / 作者:姜特立 |
新晴沖曉謁先塋,頗愛山行竹樹清。
日午未須回俗駕,且留趺坐聽松聲。
|
|
謁塋解釋: 《謁塋》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個清晨前往祭拜先人墓地的場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新晴沖曉謁先塋,
頗愛山行竹樹清。
日午未須回俗駕,
且留趺坐聽松聲。
詩意:
這是一首描繪清晨前往拜謁先人墓地的詩。詩人喜歡山行,喜歡清新的竹樹。在正午前,他不需要急著回到塵世的繁忙中,而是寧愿停下來,在墓地坐下來聆聽松樹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清晨時分的墓地拜謁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淡泊之情。詩中出現的"新晴"一詞意味著天空的明亮和晴朗,給人以清新的感覺。"沖曉"形容詩人清早出發的景象,也表達了他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之情。"頗愛山行竹樹清"表明詩人對山和竹子的喜愛,山行與清晨的墓地拜謁相呼應,凸顯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追求。"日午未須回俗駕"表明詩人不急于返回塵世的繁忙,而是選擇停留在墓地,享受寧靜和自然的聲音。"且留趺坐聽松聲"描繪了詩人坐下來靜靜聆聽松樹的聲音,這種寧靜和放松的態度展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淡泊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詩以清晨的墓地拜謁為背景,通過對自然山行和墓地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追求,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態度。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詩人的感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雅致情懷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