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 / 作者:何夢桂 |
采芳遺所思,所思道幽絕。
濯發沐蘭膏,卷然在發末。
鴃啼眾芳萎,微物固先識。
我方行邁邁,我載歌昔昔。
操舟入觴深,被發出梁沫。
至人本神游,詎知見者惑。
畏途窘善步,變境乏全德。
委順天地間,誰主復誰客。
|
|
再和解釋: 《再和》是宋代詩人何夢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采摘芳香之余,對幽絕之境的思緒。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采摘那些芬芳的回憶,想起了幽深絕跡的景物。洗凈頭發,涂抹蘭膏,卷起它們在發梢。黃鶯鳴叫,眾多花朵凋謝,微小的生物卻早有所知。我漫步于前行,我載歌唱昔日的歡樂。駕舟進入深深的酒宴,被頭發浸濕了梁柱的水滴。至高的人自然在神游,又怎能知曉看到的人會迷惑呢?畏懼途中的困境,行走善行變得匱乏。在天地之間委順,誰才是主人,誰又是客人呢?
詩意:
這首詩詞以采芳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幽深絕跡之境的思念和對生命微小存在的感悟。作者通過描述自己濯發沐蘭膏的動作,展示了對細致生活的關注和對美好記憶的追尋。然而,詩中的黃鶯鳴叫和花朵凋謝,暗示了歲月流轉和生命的脆弱。作者意識到微小的生物對于環境變化早有所知,而人類卻往往迷失在變化中。最后,詩詞探討了人與自然、人與命運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委順天地的思考,并反問了人的身份和地位的問題。
賞析:
《再和》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詩詞通過對芳香、頭發、黃鶯、花朵等意象的運用,將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相結合,展示了作者對美好回憶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悟。詩詞中的反問句和疑問句,增加了思考和哲理的層次。最后兩句“委順天地間,誰主復誰客”,深入探討了人與命運、人與自然的關系,表達了對于人的地位和命運的思考。整首詩詞給人以深沉而思索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人生、自然和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