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喬縣尹 / 作者:何夢桂 |
神君當日藹民謠,復見君來試割刀。
花下簾櫳閒訟牒,柳邊亭榭見旌旄。
農桑課最趼絲殿,芻秣征寬骨士高。
泉出后田渾不飲,恐他滴滴是民膏。
|
|
贈喬縣尹解釋: 《贈喬縣尹》是宋代詩人何夢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神君當日藹民謠,
昔日喬縣尹仁愛人民,深得人們的美譽和贊頌。
復見君來試割刀。
再次見到您來到這里,試割刀刃。
花下簾櫳閒訟牒,
花下簾櫳之下,閑暇地辦理公文。
柳邊亭榭見旌旄。
柳樹旁邊的亭榭上,掛著官方的旌旗。
農桑課最趼絲殿,
農民們勤勞地耕作,最盡力地為國家貢獻。
芻秣征寬骨士高。
草料和飼料供給充足,士兵們精神飽滿、身體強健。
泉出后田渾不飲,
溪水從后田流出,清澈純凈,卻不敢喝水。
恐他滴滴是民膏。
因為擔心這些水滴中可能含有民眾的辛勞和汗水。
詩意與賞析:
《贈喬縣尹》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宋代時期一個縣尹(地方官員)的形象和他在治理鄉里所展現的品質。通過描繪縣尹的仁愛和勤勉,詩人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贊美。
詩中的“神君當日藹民謠”表明縣尹過去受到了民眾的喜愛和尊敬,這說明他在過去的執政中表現出了高尚的品質和為民服務的精神。
“復見君來試割刀”意味著縣尹再次來到鄉里,要進行一次考驗和實踐。這句話可能暗示縣尹要面對新的挑戰,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詩中還描繪了縣尹的辦公場所和他在處理公務時的細致和勤勉。花下簾櫳和柳邊亭榭是縣尹辦公的地方,他在那里審閱公文,處理政務。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農民和士兵的生活狀況,表現了縣尹為民眾謀福利的努力。農民們努力耕作,為國家貢獻力量,而士兵們則得到充足的飼料供給,身體健壯。
最后兩句“泉出后田渾不飲,恐他滴滴是民膏”,運用了比喻手法。詩中的泉水是指縣尹所在的地方,而民膏則象征著民眾的辛勞和貢獻。詩人表達了縣尹對民眾的關心和思考,他擔心從這個地方所產出的一切,甚至是水滴中都可能蘊含著民眾的辛勞和汗水,因此不敢輕易享用。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展現了縣尹的品質和為民眾著想的精神。詩人以一種贊美和敬仰的態度,表達了對縣尹公正執政、關心民眾的敬佩之情。同時,詩中也借助縣尹的形象,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特點,如農民的辛勤勞作和士兵的強健身體,以及官員在治理中的努力和責任感。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以及對細節的描寫,展現了一個有責任感、勤勉努力的縣尹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