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方耜巖見寄 / 作者:何夢桂 |
世事興亡轉腳跟,長安處處戰場塵。
種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猶傳有晉人。
已矣覆蕉成夢鹿,誰歟被發趁騎麟。
千年尚記遼東路,肯向城頭訪舊民。
|
|
和方耜巖見寄解釋: 詩詞《和方耜巖見寄》是宋代詩人何夢桂的作品。這首詩通過對世事興亡和歷史變遷的描繪,表達了對長安城的戰亂和歲月更迭的感慨,并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舊時光的懷念之情。
詩中的“世事興亡轉腳跟,長安處處戰場塵”,揭示了興衰更替的無常性,長安作為古代重要的都城,曾多次遭受戰亂之苦,蒙塵的戰場也遍布于城市的各個角落。
詩中提到“種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猶傳有晉人”,表達了修建園林和賞花賞菊的傳統。詩人通過“種桃”和“采菊”這兩個景象,表達了對舊時光的向往和懷念之情。盡管時光已逝,但這些傳統的美好仍然被傳承并延續至今。
“已矣覆蕉成夢鹿,誰歟被發趁騎麟”,這兩句描繪了夢幻和神奇的意象。蕉葉翻覆成了夢中的鹿,而詩人則乘坐著神獸麒麟。這種幻想的場景與詩中對世事興亡和歷史變遷的思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了詩人對現實的疑問和對理想世界的向往。
最后兩句“千年尚記遼東路,肯向城頭訪舊民”,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珍視和對過去的追憶之情。在這千年之間,遼東路的歷史一直被人所記住,詩人表達了自己愿意去城頭尋找那些曾經的普通人,以了解他們的經歷和故事。
整首詩以長安城為背景,通過對戰亂、歷史變遷和個人情感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過去的回憶。通過運用意象和情感的交織,詩人使這首詩詞充滿了深情和哲理,讓讀者在品味中體會到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