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湖夾阻風五首 / 作者:蘇軾 |
我行都是退之詩,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頃桑麻在船底,空余石發掛魚衣。
|
|
慈湖夾阻風五首解釋:
《慈湖夾阻風五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行都是退之詩,
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頃桑麻在船底,
空余石發掛魚衣。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蘇軾在慈湖行船時的景象。詩人通過船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退隱之志,意味著他正在遠離塵囂,追求寧靜自在的境界。慈湖的水面寬廣,仿佛是真正的人家門口,以此來暗示自己已經遠離世俗,在寧靜的湖中找到了歸屬感。詩中還描繪了船底堆滿了千頃的桑麻,而船的上方則空蕩蕩的,只有幾塊石頭散發出魚衣的香氣。這種對比營造出一種空靈、寧靜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與自由。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退隱之志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詩人通過描述慈湖的景象,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景色相結合,表達了對退隱生活的向往。首句“我行都是退之詩”,直接表明了詩人撰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表達退隱之志。接下來的“真有人家水半扉”一句,通過形象的比喻,將慈湖的水面比作真正的人家門口,暗示詩人已經遠離塵囂,尋找到了寧靜的歸宿。接著,詩人描述了船底堆滿了千頃的桑麻,而船上卻空蕩蕩的,只有幾塊石頭掛著魚衣。這種對比營造出一種寧靜、空靈的意境,表達了詩人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愿望。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精確的意象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蘇軾對退隱生活的向往和對寧靜自在境界的追求。它不僅描繪了自然景色,還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與自由之志。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對人生、對自然、對追求內心寧靜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