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何覺山 / 作者:何夢桂 |
昔有二道士,學道隱此山。
一覺徑超詣,脫屣遺人寰。
石影未滅沒,半出林巒間。
空山以名存,高蹤那能攀。
下有可人翁,老去雙鬢斑。
天涯蹇行足,日暮倦鳥還。
神交藐千古,試為問丸丹。
|
|
贈何覺山解釋: 《贈何覺山》是宋代詩人何夢桂的作品,描繪了一個隱居山中的道士的形象。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贈何覺山
昔有二道士,學道隱此山。
曾一夜超凡入道,脫去塵世的束縛。
石影依稀未消逝,身影在林巒間若隱若現。
這座空山以他的名字聞名,但無人能夠追隨他的足跡。
山下有一個可人之士,年歲已經老去,雙鬢斑白。
他的旅途艱辛,行走的步履已經疲倦。
他與神仙的交往渺小而微弱,他試著問道士有關丹丸的奧秘。
詩詞以對隱居道士的贈詞形式呈現,傳達了道士超然物外的生活狀態和與世隔絕的境界。詩人通過描繪道士與山景的關系,表達了山中道士高遠的修行境界和他與塵世的分離。道士的身影若隱若現,給人以一種神秘的感覺,強調了他與常人的不同。同時,詩人描繪了一個在山下仰望道士的人,他已經年老,旅途勞頓,渴望與道士交流,試圖探求丹丸的奧秘。這種對比突出了道士與常人之間的差距,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高遠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詞通過對山中道士形象的描繪,展示了道家思想中的追求超脫塵世、修煉自身的理念。同時,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思想和情感,對高遠境界的向往和對神秘事物的渴望。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一種理想化的生活狀態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給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