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宗皇帝挽詞三首 / 作者:蘇軾 |
接統真千歲,膺期止一章。
周南稍留滯,宣室遂凄涼。
病馬空嘶櫪,枯葵已泫霜。
余生臥江海,歸夢泣嵩邙。
|
|
神宗皇帝挽詞三首解釋:
詩詞:《神宗皇帝挽詞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接統真千歲,
膺期止一章。
周南稍留滯,
宣室遂凄涼。
病馬空嘶櫪,
枯葵已泫霜。
余生臥江海,
歸夢泣嵩邙。
中文譯文:
接續真正的統治一千歲,
承受時代的責任只寫下一章。
周南(指古代詩經中的《周南》篇)稍稍停滯,
皇室的宮殿因此變得凄涼。
病馬空空地嘶鳴在馬廄,
干枯的葵花已被霜水打濕。
剩下的人生在江海之間度過,
回到夢中哭泣在嵩山和邙山之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為宋神宗挽詞的三首之一。宋神宗是蘇軾的朝代統治者,他在位期間發生了一系列政治的變故和外患,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神宗統治的評價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詩的開頭,蘇軾表達了帝王接續統治的長久和艱難,而自己只能寫下其中一章,暗示了自己作為文人的無力和局限。接著,他描述了周南(指古代詩經中的《周南》篇)稍微停滯,表達了國家的衰敗和宮廷的凄涼。病馬空嘶櫪,枯葵已泫霜,通過描繪病馬和干枯的葵花,表達了國家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難。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自己余下的人生的感慨。他說自己度過余生臥在江海之間,歸夢淚濕了嵩山和邙山。這里江海和嵩邙都是象征性的地名,代表了蘇軾離鄉背井、流離失所的境況。他的歸夢泣淚,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自己無法挽回國家衰敗的悲憤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個人無力的憂傷,展現了他作為文人的獨特視角和情感。這是一首充滿悲涼情調的挽詞,通過對國家和個人的描繪,反映了那個動蕩時期的社會狀態和人們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