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意 / 作者:洪咨夔 |
條風從東來,習習振枯槁,美人倚窗閨,別思忽已早。
昔為連理枝,今為斷腸草。
雞號天五更,發(fā)白不待老。
|
|
古意解釋: 《古意》是一首宋代洪咨夔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條風從東來,
習習振枯槁,
美人倚窗閨,
別思忽已早。
昔為連理枝,
今為斷腸草。
雞號天五更,
發(fā)白不待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離別的思念之情和歲月流轉的感嘆。詩中描繪了一幅美人倚窗思念的情景,風從東方吹來,輕拂枯槁的樹枝,象征著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消逝。美人倚在窗前,忽然意識到與愛人的別離已經很久了。過去他們曾經像連在一起的樹枝,如今卻成了彼此心碎的草。清晨雞鳴五更時分,天色漸漸發(fā)白,時間不等待任何人變老。
賞析:
《古意》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離別之情和光陰易逝的主題。通過描寫風吹動樹枝和美人倚窗的情景,詩人將離別的感慨融入大自然的景觀之中,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過去美人和愛人如同連理枝,象征著他們的愛情堅固而美好,而如今卻變成了斷腸草,表達了他們的分別和心碎之情。最后兩句以雞鳴和天色發(fā)白作為象征,強調了時間的流轉和不可逆轉,生命的短暫和歲月的無情。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