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游考功將漕夔門七絕 / 作者:洪咨夔 |
古來刀鋸鼎鑊具,用待誹謗妖言人。
{左扌右長}觸不怒予節(jié)去,惟天為大知堯仁。
|
|
送游考功將漕夔門七絕解釋: 《送游考功將漕夔門七絕》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七絕。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來刀鋸鼎鑊具,
用待誹謗妖言人。
左扌右長觸不怒,
予節(jié)去,惟天為大知堯仁。
詩意:
古人常使用刀、鋸、鼎、鑊等工具,用來等待那些中傷和誹謗他人的邪惡之言。洪咨夔在詩中表達了對這些惡言的不屑和厭惡之情。詩人稱自己左手扌(即手指),右手長(即手臂),表明自己即使被人觸怒,也不會輕易發(fā)怒。他宣稱自己將保持節(jié)操并離去,因為只有天知道堯舜之仁德的偉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洪咨夔的高尚品德和對惡言中傷的不屑態(tài)度。詩中使用了刀鋸鼎鑊等象征性的工具,形象地描繪了古代人們對待中傷和誹謗的態(tài)度。詩人表示自己不會輕易怒動,保持節(jié)操并選擇離去。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堯舜之仁德的稱贊,將其與自己的品行相提并論。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表達方式,傳達了詩人堅守高尚道德的決心和對美好品德的追求。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強調(diào)了對誹謗和惡言的不屑和抵制,崇尚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準則。同時,通過對堯舜之仁德的稱贊,詩人表達了對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了宋代士人的風(fēng)度和修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