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陵道上雜詠七首 / 作者:洪咨夔 |
細草護沙連不斷,疏風略雨散還收。
山田麥熟不歸去,三百里江都是愁。
|
|
嚴陵道上雜詠七首解釋: 《嚴陵道上雜詠七首》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細草護沙連不斷,
疏風略雨散還收。
山田麥熟不歸去,
三百里江都是愁。
譯文:
細小的草叢保護著沙地,連綿不斷,
疏疏的風吹散了雨水,又收回來。
山上的田野麥子已經成熟,但回家的心思卻不肯離去,
三百里的江都充滿了愁緒。
詩意解析:
這首詩以嚴陵道為背景,描繪了河道旁細草的生長、風雨的變幻和山田的豐收,同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遲疑之情。
首先,詩中的細草護沙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沙地上茂密的草叢,這些草叢像守衛者一樣連綿不斷地保護著沙地,起到了防止沙漠擴張的作用。這種景象表達了一種自然界中的秩序和生命的堅韌不拔。
其次,詩中的疏風略雨描繪了風雨交替的情景。疏疏的風吹散了雨水,又將雨水收回,形成了一種循環的氣象現象。這里可以理解為風雨的變幻無常,同時也暗喻著人生的滄桑和不可預測性。
然后,詩人提到了山田麥熟,但卻不愿離去的情景。這里的山田可以理解為農田或者故鄉,麥子成熟意味著豐收,但詩人卻不愿意離開,暗示了他內心的彷徨和遲疑。
最后,詩人以三百里江都作為結尾,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緒。這里的江都可以指代官府或者繁華的城市,三百里則代表了遙遠的距離。詩人的愁緒可能來自于對離鄉背井的憂慮和對未來的迷茫。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具象的意象描繪了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通過對細草、風雨、山田和江都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無奈。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自己的情感,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困惑和無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