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瀑布 / 作者:洪咨夔 |
青壁雙尖長劍倚,博山突兀晴煙紫。
槐里先生醉欲醒,丫山道人定初起。
摩挲兩眼看飛虹,猛悟此身如此水。
昆侖絕頂有真瀑,倒瀉生肥玉池裹。
淙淙夜半漱白石,十二瓊樓浸清泚。
是中有味人不知,白練銀河較形似。
|
|
瀑布解釋: 《瀑布》是一首宋代洪咨夔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瀑布
青壁雙尖長劍倚,
博山突兀晴煙紫。
槐里先生醉欲醒,
丫山道人定初起。
摩挲兩眼看飛虹,
猛悟此身如此水。
昆侖絕頂有真瀑,
倒瀉生肥玉池裹。
淙淙夜半漱白石,
十二瓊樓浸清泚。
是中有味人不知,
白練銀河較形似。
譯文:
瀑布
青色的巖壁上,兩座尖峰仿佛長劍倚靠,
高聳的山峰突兀地沖破云霞,呈現紫色。
槐樹下的先生正從醉夢中蘇醒,
山間的道士剛剛開始修行。
摩挲著雙眼,凝望著飛過的彩虹,
突然領悟到自己的存在就像這一條流水。
昆侖山的絕頂上有一條真正的瀑布,
倒瀉而下,形成肥沃的玉池。
淙淙的聲音在半夜清冽地沖刷著白色的石頭,
十二座瓊樓被湍急的水浸泡著。
其中的味道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體味到,
就像白色的細線在銀河中若隱若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山水景色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寓意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道理的思考。
詩中的瀑布是以青壁雙峰倚靠的形象展示出來,形容瀑布的雄偉和壯麗。山峰沖破云霞,呈現紫色,給人一種奇特的美感和意境的感受。
詩中的槐里先生和丫山道人代表了不同的人物,一個是文人,一個是修行者,他們在觀賞瀑布時有所領悟。摩挲雙眼看飛虹的動作象征著對世界的洞察和領悟。詩人通過描寫這兩個人物的行為,表達了人們在自然中思考和感悟人生的智慧之處。
詩中的昆侖絕頂的真瀑和倒瀉而下的水形成了玉池,形容了自然景觀的美麗和肥沃。夜半淙淙的水聲沖刷著白石,瓊樓被清泚所浸泡,給人一種寧靜、神秘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這種美景中的特殊意味,只有真正懂得欣賞的人才能領悟到。白色的細線在銀河中若隱若現,形象地描繪了景色的美妙和難以捉摸的特性。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山水景色和人物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的壯麗和美麗,同時融入了對人生和智慧的思考。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深情贊美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通過欣賞和領悟自然景色,人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啟示,認識到自己與自然的聯系和共通之處。整首詩給人一種寧靜、神秘的感覺,讀者可以通過細細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寓意,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生的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