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程嘉定楊漢州見和三首 / 作者:洪咨夔 |
六州鐵鑄錯,四海金為甌。
興亡幾變滅,明月長清秋。
憶從黨禍起,中原墮旄頭。
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
年來月食昂,坐復山東州。
洗眼看太平,典衣辦芳篘。
流光濕沆瀣,散影涼颼飗。
老子興不淺,倒尺藥玉舟。
為言漢太史,甘心周南留。
不愿皋朔間,蓄之類徘優。
|
|
酬程嘉定楊漢州見和三首解釋: 《酬程嘉定楊漢州見和三首》是一首宋代洪咨夔所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六州的鐵器錯亂,四海的金子用來制作甌器。
興衰更迭多少次,明亮的月亮持續清秋。
回憶起黨爭之禍起,中原的勢力喪失。
月亮升到九重天上,怎知道下面的民眾憂愁。
年復一年月食高懸,坐在山東州中。
把眼睛洗凈看太平局勢,辦理典禮穿上芳篘。
流動的光芒濕潤沙塵,散射的影子涼颼飗。
老子(指自己)的興盛不淺,躺在倒尺狀的藥玉舟中。
愿意說漢朝的太史(歷史學家),甘心留在周南(指南方地區)。
不愿意在皋朔之間徘徊,像蓄養那些類徘優(指人們追求名利)。
詩意和賞析:
《酬程嘉定楊漢州見和三首》這首詩詞的主題主要是對時局和政治的反思和感慨。洪咨夔以酬謝程嘉定和楊漢州的詩作為契機,借景抒發自己對黨爭之禍、社會動蕩以及民眾疾苦的觸動和思考。
詩中通過描述鐵器和金子的對比,表達了興衰更迭的歷史變遷。六州的鐵器錯亂,象征戰亂和混亂的局面,而四海的金子用來制作華麗的甌器,可能暗示統治者的奢靡和虛華。興亡的歷史變遷在明亮的秋月下得到映照,清秋的月光也讓人聯想到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無常。
詩中還表達了對黨爭之禍和中原動蕩的憂慮。洪咨夔回憶起黨爭之禍的起因,對中原地區的勢力喪失感到痛惜。月亮升到九霄之上,但并不知道下面的民眾所遭受的憂愁和苦難。
詩中也透露出對太平盛世的期望和追求。年復一年,月食升高,作者坐在山東州中,希望通過洗凈眼睛看到太平的景象。他希望通過辦理典禮、穿上華麗的衣服來呈現太平的時光。
最后幾句表達了對自己的追求和態度。洪咨夔自稱為老子,自詡興盛不淺,躺在倒尺狀的藥玉舟中,可能暗示自己對人生和時局的把握和超脫。他愿意效法漢朝的太史,甘心留在周南,不愿意在名利之間徘徊,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保持距離。
整首詩詞通過對歷史、政治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時局動蕩和社會問題的關注,展示了作者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對人生追求的態度。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通過鐵器和金子、明月和民眾的對比,以及倒尺藥玉舟等形象的運用,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和意境感。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洪咨夔對歷史和社會的思考,以及對太平盛世和個人追求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