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渠追和宋金都壁間韻 / 作者:洪咨夔 |
汗青孰與老黃間,能為君王把蜀山。
懊惱秋風吹客鬢,一年三過劍門關。
|
|
青渠追和宋金都壁間韻解釋: 詩詞:《青渠追和宋金都壁間韻》
朝代:宋代
作者:洪咨夔
汗青孰與老黃間,
能為君王把蜀山。
懊惱秋風吹客鬢,
一年三過劍門關。
中文譯文:
歷史何曾有老黃之間,
能為君王守護蜀山。
懊惱秋風吹拂客人的鬢發,
一年三次經過劍門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洪咨夔在宋代和金代之間寫的。詩人通過對歷史的思考,表達了對國家和君王的忠誠和擔憂之情。
首先,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汗青孰與老黃間”。"老黃"指的是黃河,而"汗青"代表了歷史。這句話意味著歷史與黃河之間的關系,可能指的是歷史的重要性和長久性。詩人隱喻黃河為國家的象征,暗示國家的命運和歷史的變遷。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君王的忠誠和贊美之情。他說能夠為君王把守蜀山,這里的蜀山可以代表國家的重要地區或邊疆。詩人愿意為君王辛勤勞作,保護國家的疆土。
然而,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現狀的憂慮。他描述了秋風吹拂客人鬢發的情景,暗示歲月的流逝和客人(詩人自己)的懊惱之情。這里的客人可以理解為詩人自身,也可以代指廣大的民眾。詩人感嘆時光的飛逝,意味著他對國家的變遷和動蕩感到痛心。
最后兩句,詩人寫道一年三次經過劍門關。劍門關是蜀道的重要關隘,也是歷史上軍事要塞,常常發生戰事。詩人通過提到劍門關,表達了他對國家邊疆的關注和憂慮,也暗示著國家的安寧需要保衛和守護。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歷史、國家和時光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君王的忠誠和擔憂之情。詩人以自己的親身感受,抒發了對國家安危和歷史命運的思考和關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