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飲酒二十首 / 作者:蘇軾 |
我坐華堂上,不必麋鹿姿。
時來蜀岡頭,喜見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結千歲奇。
煌煌凌霄花,纏繞復何為。
舉觴酹其根,無事莫相羈。
|
|
和陶飲酒二十首解釋:
《和陶飲酒二十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坐在華麗的堂上,不必擺出麋鹿的姿態。
時光來到蜀岡頭,高興地看到霜松的枝條。
心中明白深淵的底部,已經結出千年的奇異之果。
那燦爛綻放的凌霄花,紛紛纏繞著,又有何用呢?
舉起酒杯為它祝酒,無事的時候不要彼此羈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自然界奇妙變化的贊嘆,以及對自由自在生活態度的追求。作者坐在華麗的堂上,無需擺出虛假的姿態,感受到時光的流轉,喜悅地看到霜松的枝條。他深知人生的深淵已經結出千年的奇異之果,而那些纏繞的凌霄花卻讓人不知所措。最后,他舉起酒杯為凌霄花祝酒,寓意在無事的時候不要相互羈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蘇軾通過描繪華堂上的坐姿以及蜀岡頭的霜松,展現了他對一種真實自然的追求。他通過描寫心知百尺底已結千歲奇的意象,表達了對歷史沉淀和積淀的敬畏。凌霄花的描繪則暗示了人生中的困擾和紛繁,與自由自在生活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整首詩詞流暢自然,用詞簡練而富有意境。蘇軾以平實的語言,寄托了他對自然、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這首詩詞讓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和人生的哲理,引發人們對自由、對生活態度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