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古送莊郎中歸朝二首 / 作者:洪咨夔 |
涉江采芙蓉,露華不盈筐。
雜之蘭為佩,申之蕙為纕。
持此孰與贈,美人天一方。
駟虬乘蒼鷖,御風朝虛皇。
袖中治安書,瑯瑯奏明光。
探囊出刀圭,為民起膏肓。
臨流不可渡,與世為津梁。
玉池浸雞舌,薰作青史香。
|
|
擬古送莊郎中歸朝二首解釋: 《擬古送莊郎中歸朝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涉江采芙蓉,露華不盈筐。
雜之蘭為佩,申之蕙為纕。
持此孰與贈,美人天一方。
駟虬乘蒼鷖,御風朝虛皇。
袖中治安書,瑯瑯奏明光。
探囊出刀圭,為民起膏肓。
臨流不可渡,與世為津梁。
玉池浸雞舌,薰作青史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郎中(古代官職)歸朝的場景,以古意現代,展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謳歌,并表達了對政治擔當和社會責任的思考。詩中描述了美麗的景物、高貴的坐騎、權力的象征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最后表達了對自己在歷史中留下美好印記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展現了作者的才華和對美的追求。下面對詩中的幾個重要意象進行分析:
1.涉江采芙蓉,露華不盈筐:描繪了江邊采摘芙蓉的情景,芙蓉以其美麗和純潔的形象象征了美人。
2.雜之蘭為佩,申之蕙為纕:將芙蓉與蘭花、蕙草混合佩戴,顯示了對美的追求和對多樣化的追崇。
3.駟虬乘蒼鷖,御風朝虛皇:描述了莊嚴而高貴的坐騎,展現了歸朝者的威嚴和權力。
4.袖中治安書,瑯瑯奏明光:以治安書為象征,表達了歸朝者肩負的責任和對社會秩序的維護。
5.探囊出刀圭,為民起膏肓:將刀圭(古代官員的標志)與為民眾服務聯系在一起,表達了為人民謀福祉的決心和擔當。
6.臨流不可渡,與世為津梁:以流水為隱喻,表達了歸朝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自己在歷史中的重要性的認識。
7.玉池浸雞舌,薰作青史香:將玉池與雞舌(古代傳世名器)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自己留名青史的愿望和對功績的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美景、崇高的形象和寓意,表達了作者對歸朝者的贊頌,同時借以思考和探討政治擔當和為民眾服務的責任。這首詩詞以婉約清麗的形式,展示了洪咨夔的詩才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政治理想和社會責任感。《擬古送莊郎中歸朝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涉江采芙蓉,露華不盈筐。
雜之蘭為佩,申之蕙為纕。
持此孰與贈,美人天一方。
駟虬乘蒼鷖,御風朝虛皇。
袖中治安書,瑯瑯奏明光。
探囊出刀圭,為民起膏肓。
臨流不可渡,與世為津梁。
玉池浸雞舌,薰作青史香。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莊郎中歸朝的情景,并表達了對歸朝者的贊美和對政治擔當的思考。詩中描繪了美麗的芙蓉花,但由于露水的珠華太多而無法裝滿筐籃。詩人將芙蓉花與蘭花、蕙草混合佩戴,代表了美人的高貴和多樣化。詩人認為持有這樣的禮物送給美人,她將會成為整個天地間最美的存在。詩中還描寫了歸朝者騎著高貴的馬匹,駕馭著蒼鷖(一種神鳥),御風而行,仿佛迎接著皇帝的歸來。歸朝者的袖中裝有治安書,莊重地奏響明亮的聲音,象征著他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他從囊中取出刀圭(古代官員的標志),代表著他為民眾的利益而奮斗。他站在不可逾越的急流旁邊,成為連接世界的橋梁。他的功績像珍貴的雞舌石一樣沉浸在玉池中,散發出青史留名的香氣。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美景、高貴形象和寓意,表達了對歸朝者的贊美和對政治擔當的思考。詩人運用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展示了他的才華和對美的追求。
詩中以涉江采芙蓉的情景開頭,以美麗的芙蓉花象征美人。將芙蓉花和蘭花、蕙草混合佩戴,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多樣化的追崇。
接著描繪了歸朝者騎著高貴的馬匹和駕馭蒼鷖的場景,展示了歸朝者的威嚴和權力。
詩中還強調了歸朝者的政治擔當和為民眾服務的責任。袖中裝有治安書,莊重地奏響明亮的聲音,象征著他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探囊中拿出刀圭,代表他為民眾的利益而奮斗。
最后,詩人通過急流不可渡的隱喻,表達了歸朝者對歷史的思考和自己在歷史中的重要性的認識。他希望自己的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