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閬州二絕 / 作者:洪咨夔 |
錦屏山后十二渡,一渡一回商淺深。
前行戒后謹毋忽,淺處著腳深寒心。
|
|
發閬州二絕解釋: 《發閬州二絕》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洪咨夔。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錦屏山后十二渡,
一渡一回商淺深。
前行戒后謹毋忽,
淺處著腳深寒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閬州錦屏山后渡過的十二次河流,每次渡河都有不同的水深。作者告誡前行的人要謹慎小心,不要忽視警告,因為即使水淺,也可能藏有深寒的危險。
賞析:
《發閬州二絕》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渡河的場景,通過對水深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人們前行時謹慎的警示。整首詩詞以嚴密的格律和押韻構成,給人以流暢的感覺。
詩中的“錦屏山后十二渡”揭示了作者在山后渡過的十二條河流,這種渡河的次數和山后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在艱險的旅途中的堅持和努力。每一次渡河都有不同的水深,這種變化象征著前行路上的障礙和困難。作者用“商淺深”來形容水的深度,巧妙地運用了反義詞,表達了水深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提醒人們在前行時要保持警覺。
最后兩句“前行戒后謹毋忽,淺處著腳深寒心”是作者對讀者的忠告。作者通過“戒”、“謹”、“忽”等詞語,強調了前行時的謹慎和警惕。他告誡人們,即使看似水深不足以令人擔憂,也要小心翼翼,因為深處可能隱藏著寒冷和危險。這里的“深寒心”既可以理解為對水溫的寒冷感受,也可以引申為對前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困難的擔心。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渡河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前行者的警示和忠告。它以簡潔的形式傳遞了深刻的意義,給人以啟示和思考,體現了宋代詩人的文學才華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