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提舉挽詩二首 / 作者:洪咨夔 |
蒼鶴孤山曉,黃花栗里秋。
一身雖物外,萬國尚眉頭。
遺老幾何在,耆英只麼休。
問天天不語,江闊莫云愁。
|
|
俞提舉挽詩二首解釋: 《俞提舉挽詩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鶴獨立在山頂,清晨的陽光照耀。黃花栗樹中秋季的景色。雖然我身在物外,但萬國的事務仍然牽動我心。留下的老人們還有多少,僅剩下的耆英們又何去何從。我向天空詢問,天空卻沒有回答。江水寬闊,無云的天空不會感到憂愁。
詩意:
《俞提舉挽詩二首》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的思索,抒發了洪咨夔對世事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以蒼鶴、黃花栗樹、天空和江水等景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感受。作者身處物外,但仍對萬國的事務憂心忡忡,關注世事的變遷。同時,詩人追問天空,卻得不到回答,暗示人類對于宇宙的困惑和無知。最后,詩人以寬闊的江水和無云的天空來象征自己的心境,表達了一種豁達、無愁的心態。
賞析:
《俞提舉挽詩二首》以簡潔、凝練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世界的獨特感受和對人生命運的思索。詩中的山、鶴、花、樹等意象,以及作者自問自答的方式,使得詩詞充滿了哲理和深思,頗具意境。詩人以蒼鶴、黃花栗樹等自然景物作為寫景的載體,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事的關注。同時,詩人對于天空和江水的描繪,以及對天空的詢問,突出了人類對宇宙的思考和對命運的追問。整首詩意境深遠,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