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艬舡 / 作者:洪咨夔 |
地與人相習,天於水欲連。
柂迎斜岸轉,笪避斷崖緣。
龜殼蹣跚底,羊腸詰曲邊。
幾年西蜀路,無此鶴琴舡。
|
|
艬舡解釋: 《艬舡》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地與人相習,
天於水欲連。
柂迎斜岸轉,
笪避斷崖緣。
龜殼蹣跚底,
羊腸詰曲邊。
幾年西蜀路,
無此鶴琴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艘艬舡(古代船只的一種)在水上航行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艬舡的羨慕之情。詩中通過對船只在地、天、水之間的運行和周圍環境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和人與自然融合的美好感受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艬舡的行進場景,同時通過意象的交織和對景物的形容,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
首先,詩人以地與人相習、天於水欲連的方式,表達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地與人相習,意味著人們與大地相互依存、相互認識,而天欲連于水,則顯示了天空與水面的緊密融合。這種描寫傳遞出一種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的意境。
接著,詩中描繪了艬舡在水上航行的情景。柂迎斜岸轉,笪避斷崖緣,通過船只的轉向和避讓,展示了船只在崎嶇的河岸和險峻的崖壁之間行進的情景。這種描寫表現了船只駕馭自然力量的技巧和智慧,顯示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和掌控能力。
隨后,詩人運用了比喻手法,將龜殼和羊腸與船只的形態進行對比。龜殼蹣跚底,羊腸詰曲邊,形象地描繪了船只的形狀曲折、行進困難的特點。這種比喻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感,同時也揭示了船只在艱險環境中航行的艱辛和挑戰。
最后,詩人以幾年西蜀路,無此鶴琴舡的方式,表達了對鶴琴舡的向往和羨慕之情。鶴琴舡是一種古代著名的艬舡,以其形狀和裝飾精美而聞名,詩人通過這種比較,展示了對高雅、精致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總的來說,《艬舡》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船只行進情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豐富了詩詞的藝術感,給讀者帶來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