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和大人喜晴 / 作者:洪咨夔 |
雨腳如麻日日然,垂成生恐壞豐年。
九重肸蚃通方寸,一點光明遍大千。
喜動朝行花底散,愁銷野次葦間緣。
奄觀銍艾霜風晚,重厭牛車倍費鞭。
|
|
謹和大人喜晴解釋: 《謹和大人喜晴》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謹和大人喜晴》
雨腳如麻日日然,
垂成生恐壞豐年。
九重肸蚃通方寸,
一點光明遍大千。
喜動朝行花底散,
愁銷野次葦間緣。
奄觀銍艾霜風晚,
重厭牛車倍費鞭。
中文譯文:
雨點密如麻,天天不停歇,
降雨過多使人擔憂豐收。
九重天的雷聲穿透心靈,
一點微光照耀遍布天地。
欣喜之情激動行走,花朵灑落地面,
憂愁消散于野外的蘆葦之間。
靜觀著金黃的秋艾與霜風,夜幕降臨,
對于牛車的重復感到厭倦,費盡心力驅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雨天后的晴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晴天的喜悅之情。首先,雨點密如麻,天天不停歇,描述了連綿不斷的降雨給豐收帶來的威脅,讓人擔憂糧食的豐收。然而,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希望和喜悅的情感,九重天的雷聲穿透方寸(指人的內心),一點微光照耀遍布大千世界。雷聲和微光象征著希望和光明,暗示著雨后的晴天即將到來,給人以希望和鼓舞。
接著,詩中描述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喜動朝行花底散,表達了作者面對晴朗天氣的喜悅之情,行走之間,花朵灑落地面,展示了生機盎然的景象。與此同時,愁銷野次葦間緣,愁憂在野外的蘆葦之間逐漸消散,顯示出作者心情的轉變和寬慰。
最后兩句描述了夜幕降臨時的景象。奄觀銍艾霜風晚,觀察著金黃的秋艾與霜風,描繪了夜晚的寒冷和秋天的景色。重厭牛車倍費鞭,表示作者對于重復的牛車的厭倦,費盡心力驅策。這句可能暗含著作者對于勞動的疲憊和對于繁重工作的不滿。
整首詩詞通過描述雨后晴天的景象和描繪作者的喜悅之情,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情感的起伏。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豐收和勞動的關切,以及對于重復勞作的疲憊感。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希望、光明和自然的贊美,以及對于人生中歡樂與繁重勞動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