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及甫入峽雜詠·峽口 / 作者:洪咨夔 |
山隘留天少,江迂占地多。
風梢猿自掛,露草虎曾過。
坐客猶吳語,行人盡楚歌。
川妃瀾浪甚,著語試誰何。
|
|
次及甫入峽雜詠·峽口解釋: 《次及甫入峽雜詠·峽口》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隘留天少,江迂占地多。
風梢猿自掛,露草虎曾過。
坐客猶吳語,行人盡楚歌。
川妃瀾浪甚,著語試誰何。
譯文:
山隘的峽口只留下了少許天空,曲曲折折的江河占據了大片土地。
風把猿猴吹到樹梢,露水曾打濕過草地。
坐著的客人還在講吳語,走過的行人都在唱楚歌。
川妃(指長江)的波浪洶涌澎湃,她的聲音試問誰能明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經過峽口時的景象和感受。峽口是山與江相交的地方,山勢陡峭,天空被山峰遮擋,只剩下一片狹窄的天空。江河彎曲蜿蜒,占據了大片土地。風吹著猿猴,它們在樹梢上嬉戲。草地上的露水是被經過的老虎打濕的痕跡。坐在這里的客人仍然使用吳語進行交流,而經過的行人都在唱楚歌,展現了地域的多樣性。長江的波浪洶涌澎湃,發出巨大的聲響,作者試圖表達長江的威嚴和不可逼問的氣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峽口的景色和氣氛,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獨特之處。作者通過對山、江、風、猿、露、草、客人和行人等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廣闊而神秘的氛圍。山勢陡峭,天空狹窄,給人一種壓抑感,而江河的曲折則增添了一種神秘感。風吹動樹梢上的猿猴,露水濕潤了草地,揭示了大自然的活力和生機。通過描述不同地域的語言和歌曲,作者展示了地域差異和文化多樣性。最后,長江的波浪聲象征著巨大的力量和無法被理解的深邃。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受。同時,通過巧妙地運用對比和象征手法,傳達了一種超越語言和地域的情感和思考。這首詩詞在形象描寫和意境構建上都具有獨特的魅力,給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與神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