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和憶可庵 / 作者:洪咨夔 |
耐翁流慶遍仍來,隨處蒸嘗薦筍苔。
但認白云飛一點,便勝黃犢牛走千回。
屋山早露柤梨熟,墓道秋風菊桂開。
父子相從歸展省,豈無野水為添杯。
|
|
又和憶可庵解釋: 《又和憶可庵》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作品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耐翁流慶遍仍來,
隨處蒸嘗薦筍苔。
但認白云飛一點,
便勝黃犢牛走千回。
屋山早露柤梨熟,
墓道秋風菊桂開。
父子相從歸展省,
豈無野水為添杯。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洪咨夔對憶可庵的再次贊美和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描述人物行為,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和家人的深情厚意,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贊美。
賞析:
1.第一句“耐翁流慶遍仍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憶可庵的敬佩之情。耐翁指的是友人的雅號,流慶指的是詩人在憶可庵中感受到的流動的樂趣和歡愉。這句話表達了友情的長久和持續,不斷地來往和交流。
2.第二句“隨處蒸嘗薦筍苔”,描繪了在憶可庵中品嘗竹筍和苔蘚的美味,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待客之道的贊賞和感激之情。這句話也展示了憶可庵的環境宜人和精心烹飪的特色。
3.第三句“但認白云飛一點,便勝黃犢牛走千回”,通過比較白云和黃犢牛的運動,表達了詩人對憶可庵的景色之美的贊嘆。詩人認為,一點飄動的白云勝過千次黃犢牛的奔跑,突出了憶可庵的自然景觀的獨特魅力。
4.第四句“屋山早露柤梨熟,墓道秋風菊桂開”,描繪了憶可庵周圍的自然景觀。屋山指的是庵前的小山,柤梨熟和菊桂開分別指的是果樹和花草的成熟和盛開,展示了秋季的景色美麗而豐收。
5.最后兩句“父子相從歸展省,豈無野水為添杯”,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回家的期待。詩人希望父子能夠一同歸家,展示家人團聚的渴望和對家庭幸福的向往。最后一句提到的“野水”象征著自然的清泉,為歸家之人提供一杯清涼的水,體現了對家庭溫暖和幸福的向往。
通過描繪友情、自然景物和家庭團聚的情感,洪咨夔在《又和憶可庵》中表達了對友人、自然和家庭的深情厚意,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感性思維和對生活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