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及甫見和二首 / 作者:洪咨夔 |
喚晴山鳥滑,辟暑水花明。
蜀隸綿猶重,吳儂葛自輕。
交情潘接魏,師法尹從程。
鵝鴨堪供客,多煩拗項烹。
|
|
答及甫見和二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洪咨夔所寫的《答及甫見和二首》。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喚晴山鳥滑,
辟暑水花明。
蜀隸綿猶重,
吳儂葛自輕。
交情潘接魏,
師法尹從程。
鵝鴨堪供客,
多煩拗項烹。
譯文:
招呼晴朗的山鳥,滑行在晴空中;
驅散酷暑,水中的花朵明亮閃耀。
蜀地的文翰仍然莊重,吳地的葛衣卻自輕。
交往情誼像潘安與魏徵那樣密切,修養風范像尹文端和程顥那樣高遠。
鵝鴨能夠供應賓客,但煮熟后它們常常令人煩惱,骨節不好咀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洪咨夔對友人及甫見的回答。詩人以自然景物和文化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
首先,詩人通過呼喚山鳥、描述清澈的水花來描繪美好的自然景色,以消除炎熱的夏季。這種描繪營造了一種宜人的氛圍,與友人交往的場景相呼應。
接著,詩人使用了蜀地和吳地的對比,以表達不同地域文化的特點。蜀地的文翰(指文人的才華和作品)仍然莊重嚴肅,而吳地的葛衣(指吳地的文化)則更加輕松自在。通過這種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地域文化的觀察和思考。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潘安、魏徵、尹文端和程顥等歷史人物。潘安和魏徵都是唐朝時期的名臣,他們之間的交情密切,象征著真摯的友誼。尹文端和程顥則是宋代的文化名人,他們的學識修養高遠,被詩人作為師法的對象。通過引用這些歷史典故,詩人表達了對友誼和學術修養的重視。
最后兩句描述了鵝鴨作為食物供應的一種現實場景,但詩人提到它們烹飪后的骨節拗硬,可能暗含了對現實生活中瑣碎煩惱的抱怨。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色、地域文化和歷史典故為素材,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學識修養和現實生活的思考。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含的意象,展示了對人情世故和生活瑣事的感慨和思考,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趣味和意味深長的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