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崇慶得樽字 / 作者:洪咨夔 |
白苧籠輕暑,紅榴照別樽。
兩帆先后去,一水古今存。
玉札須多蓄,金甌莫點痕。
相期黃卷裹,培植太平根。
|
|
送王崇慶得樽字解釋: 《送王崇慶得樽字》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苧籠輕暑,
紅榴照別樽。
兩帆先后去,
一水古今存。
玉札須多蓄,
金甌莫點痕。
相期黃卷裹,
培植太平根。
詩詞的中文譯文:
白色的苧籠遮擋住輕盈的暑氣,
紅色的石榴照亮了別離的酒樽。
兩艘船分別先后啟航,
一條水流承載著古今的傳承。
玉筆記載必須記得很多,
金樽酒勿要有一絲痕跡。
我們相約在黃色的卷軸之中,
培植和發展太平盛世的根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洪咨夔送別王崇慶時所作,表達了對王崇慶的祝福和期望。詩中通過描繪夏日的景象,抒發了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作者運用了白色苧籠來形容盛夏時節的炎熱,表現了暑氣輕盈飄動的形象。接著,紅色的石榴照亮了別離的酒樽,象征著友情的珍貴和持久。
接下來,詩人通過比喻船的啟航,表達了離別的必然和無法阻擋的命運。兩艘船分別先后離開,象征著不同人物在不同時代離去,而一條水流卻承載了古今的傳承,強調了歷史和時代的延續。
詩中提到了玉筆和金樽,分別象征著文學和酒宴。玉筆須多蓄,意味著在寫作中需要充分積累,金樽則莫點痕,暗示不要有任何瑕疵或玷污。這表達了對友人的期望,希望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純正和完美。
最后兩句,相期黃卷裹,培植太平根,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期望和祝福。黃卷象征著文化和知識,希望友人能夠以黃卷裹身,承載著歷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傳承。培植太平根,則寄托了對社會和世界和平的愿望,希望友人能夠為太平盛世的到來做出貢獻。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運用寓意象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離別之情、思念之情和對友人未來的祝福。同時,也抒發了對歷史傳承和社會和平的關注和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