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答孫正叔 / 作者:洪咨夔 |
萬里西風雁影斜,平安書到魯家沙。
遣愁白墮須行甕,報喜鳥邪又滿車。
老屋打頭思釣隱,健艫銜尾認詩家。
道旁啁哳兒童說,有腳陽春向浣花。
|
|
又答孫正叔解釋: 《又答孫正叔》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里西風雁影斜,
平安書到魯家沙。
遣愁白墮須行甕,
報喜鳥邪又滿車。
老屋打頭思釣隱,
健艫銜尾認詩家。
道旁啁哳兒童說,
有腳陽春向浣花。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表達了詩人洪咨夔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描寫西風吹動著千里長空中雁的傾斜影子,傳遞了遠方消息的平安書到達了魯家沙,給人帶來了喜悅和安慰。在愁苦之時,將愁憂放入白色的陶甕中,使其消散。而好消息則如鳥兒邪惡一樣滿載而來。詩人回憶過去,老屋成了他思考隱逸與釣魚的地方,健康的船則象征著他有詩的家。路旁的啁哳聲中,孩童在說著有腳的陽春向浣花的消息,這是一種希望和新生的象征。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為依托,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西風和雁影傾斜的描繪,形象地展示了遠方消息的傳遞,平安的書信到達帶來了喜悅和安慰。同時,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愁憂遣送入白墮甕中,使其煩惱消散,而好消息則如鳥兒滿載而來。這種對比描寫凸顯了詩人對于人生苦樂的體悟與對未來的期待。
詩人回憶了老屋作為思考隱逸和釣魚之地的象征,以及船的健康與詩人自身的身份認同。通過這些場景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然與人文的熱愛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最后,詩人以啁哳聲中兒童的話語作為結尾,表達了希望與新生的象征。陽春和浣花的形象,給人以美好和活力的感受,也暗示著未來的希望和新的開始。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示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通過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思考融入其中,給人以啟發和共鳴。整首詩詞流暢優美,意境深遠,展示了洪咨夔的詩人才華和對生活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