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蠡 / 作者:洪咨夔 |
山為飛沙白,江緣漲潦黃。
古今雙去鷸,天地一輕航。
雋永還欹枕,牢愁忍別觴。
晴云橫不度,何處是柴桑。
|
|
左蠡解釋: 《左蠡》是洪咨夔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為飛沙白,江緣漲潦黃。
古今雙去鷸,天地一輕航。
雋永還欹枕,牢愁忍別觴。
晴云橫不度,何處是柴桑。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情感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感嘆和憂思。詩中以山、江、鷸鳥等自然元素為象征,探討了人世間的變遷和生命的脆弱,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示了自然景觀的變化。"山為飛沙白"描繪了山上飛揚的白色塵土,而"江緣漲潦黃"則表現了漲潮時黃色的濁水沿江岸蔓延。這兩句描繪了自然界的景色,同時也隱喻了人生中的變遷和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古今雙去鷸,天地一輕航"則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生命的短暫。鷸鳥是候鳥,古今相傳,代表了時間的流轉。"天地一輕航"則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人在天地之間如同一次輕航,易逝如風。
"雋永還欹枕,牢愁忍別觴"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別離的憂思。"雋永"意味著優美和持久,而"欹枕"則暗示了詩人在思考之中。"牢愁忍別觴"則表達了詩人對別離和離別的痛苦,但他卻以忍耐和堅強的態度應對。
最后兩句"晴云橫不度,何處是柴桑"以問句的形式引出了詩人的思考和迷惑。"晴云橫不度"暗喻艱難困苦,"何處是柴桑"則意味著詩人對現實的迷惑和困惑。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表達了對時間流逝、人生變遷和離別的思考和憂慮。
總體而言,《左蠡》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象的語言,以自然景觀為象征,抒發了詩人對時間流逝、人生變遷和離別的思考和憂慮。在描繪自然景色的同時,詩人也暗示了人與自然的微妙關系和生命的脆弱。這首詩詞通過表達詩人內心深處的感嘆和憂思,引發讀者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