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居合江樓 / 作者:蘇軾 |
海山蔥曨氣佳哉,二江合處朱樓開。
蓬萊方丈應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
江風初涼睡正美,樓上啼鴉呼我起。
我今身世兩相違,西流白日東流水。
樓中老人日清新,天上豈有癡仙人。
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
|
|
寓居合江樓解釋:
《寓居合江樓》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山蔥曨氣佳哉,
二江合處朱樓開。
蓬萊方丈應不遠,
肯為蘇子浮江來。
江風初涼睡正美,
樓上啼鴉呼我起。
我今身世兩相違,
西流白日東流水。
樓中老人日清新,
天上豈有癡仙人。
三山咫尺不歸去,
一杯付與羅浮春。
中文譯文:
海山蔥茂的景色多么美好,
兩條江河匯合處紅樓崛起。
蓬萊方丈應該不遠,
愿意為蘇子讓路浮游江中來。
江風初涼,睡眠正美好,
樓上的鴉鳴呼喚我醒來。
我現在的身世與理想相背離,
向西流去的是白日,向東流去的是水。
樓中的老人生活清新自在,
天上豈有癡迷的仙人?
三座山峰離我近得像指尖,
只酬一杯酒給羅浮山的春天。
詩意和賞析:
《寓居合江樓》描繪了蘇軾寓居在合江樓的情景和他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詩中展示了蘇軾對自然景色的欣賞與對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先,蘇軾以生動的描寫形容了合江樓周圍的美景,海山蔥茂,氣氛宜人。樓臺聳立于兩江匯合之處,給人以壯麗的視覺印象。
接著,蘇軾表達了對蓬萊方丈的向往,認為這座仙山的所在應該不遠,希望自己能像仙人一樣自由自在地在江中漂泊。
然而,蘇軾意識到自己的身世與理想相背離,他所面對的是現實世界中的東西流逝。白日向西流去,水向東流去,正顯示出自然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常。
在合江樓的樓上,蘇軾聽到鴉鳴的呼喚,醒來迎接新的一天。這里暗示了蘇軾的睡眠是那么美好和安詳,但他也意識到人生的責任和使命。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以樓中的老人為對比,揭示了人世間的真實。老人生活清新自在,與天上的癡迷仙人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最后兩句詩,蘇軾想到了離他很近的三座山峰,咫尺之間卻無法歸去,只能將一杯酒獻給羅浮山的春天。這里表達了蘇軾對自然和詩意的贊美,也暗示了他對人生的抱負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意境和對自然的感悟,展示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寓居合江樓》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山蔥曨氣佳哉,
海山蔥茂,氣候宜人。
二江合處朱樓開。
兩條江河交匯處有一座紅色的樓臺崛起。
蓬萊方丈應不遠,
蓬萊方丈應該不遠,
肯為蘇子浮江來。
愿意為蘇子提供漂流的江水。
江風初涼睡正美,
江風初涼,睡眠正美好,
樓上啼鴉呼我起。
樓上的啼鴉呼喚我起床。
我今身世兩相違,
我現在的身世與理想相背離,
西流白日東流水。
白日向西流去,水向東流去。
樓中老人日清新,
樓中的老人度過清新的每一天,
天上豈有癡仙人。
天上豈有癡迷的仙人。
三山咫尺不歸去,
三座山峰近在咫尺卻無法歸去,
一杯付與羅浮春。
只能將一杯酒贈予羅浮山的春天。
詩意和賞析:
《寓居合江樓》描繪了蘇軾寓居在合江樓的景色和他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首先,蘇軾描述了合江樓周圍的美景,海山蔥茂,氣候宜人,給人以愉悅的感覺。樓臺聳立于兩條江河交匯之處,展現出壯麗的景象。
接著,蘇軾表達了對蓬萊方丈的向往,認為這座仙山應該離得不遠,愿意漂流在江水中,去探尋蓬萊方丈的存在。
然而,蘇軾意識到他的現實身世與理想相背離,他所面對的是逝去的時光。白日向西流去,水向東流去,象征著自然和人生的無常。
在合江樓的樓上,蘇軾聽到啼鴉的呼喚,喚醒了他美好的睡眠。這里暗示了蘇軾的睡眠是寧靜和美麗的,但他也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和使命。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通過對比樓中的老人和天上的癡迷仙人,展示了人世間的真實。樓中的老人過著清新自在的生活,而天上的仙人卻是一種幻想,不存在。
最后兩句詩,蘇軾想到了離他很近的三座山峰,卻無法返回,只能將一杯酒獻給羅浮山的春天。這里表達了蘇軾對自然和詩意的贊美,也暗示了他對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意境和對自然的感悟,展示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以及對自然之美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