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 / 作者:蘇軾 |
従來蘇李得名雙,只恐全齊笑陋邦。
詩似懸河供不辦,故欺張籍隴頭瀧。
簿書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賴故人。
寒食德公方上冢,歸來誰主復誰賓。
巡城已困塵埃瞇,執樸仍遭蟣虱緣。
欲脫布衫攜素手,試開病眼點黃連。
(來詩謂仆布衫督役。
)
|
|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解釋:
詩詞:《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
従來蘇李得名雙,
只恐全齊笑陋邦。
詩似懸河供不辦,
故欺張籍隴頭瀧。
簿書鼛鼓不知春,
佳句相呼賴故人。
寒食德公方上冢,
歸來誰主復誰賓。
巡城已困塵埃瞇,
執樸仍遭蟣虱緣。
欲脫布衫攜素手,
試開病眼點黃連。
中文譯文:
蘇李自古以來雙雙得名,
只擔心被人嘲笑這個不發達的國家。
詩句像懸在天上的河流,供奉不起,
因此欺騙張籍,將他從隴頭的瀧水中引開。
記錄簿冊、戰鼓都不知道已經到了春天,
美妙的詩句還在互相呼喚,依賴著老朋友。
寒食節時,德高望重的公子已經上墳,
回來后,誰是主人,誰是客人?
巡城已經疲倦,塵埃讓眼睛瞇縫起來,
執著于樸素的生活,仍然受到虱蟲的困擾。
想要脫下粗布衫,牽著纖白的手,
試圖治療患病的眼睛,點上一顆黃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寒食節答復李公擇的詩,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表達了一種對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蘇軾提到自己和李公擇,暗示他們是同樣受到賞識和稱贊的文人。然而,他擔心他們的才華會被人嘲笑,因為他們所處的國家并不富裕和昌盛。這表達了蘇軾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憂慮。
接著,蘇軾描述了自己的詩句就像懸掛在天上的河流一樣,供奉不起。這暗示他對自己詩才的自謙和對文學境遇的無奈。他因此欺騙張籍,將他從他所依賴的瀧水引開,可能意味著他想保護他人不受到類似的困擾。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提到巡城的辛勞、塵埃和虱蟲的困擾,暗示自己的艱辛生活和社會的險惡。他渴望擺脫現實的束縛,追求純潔和美好的事物。他想要脫下粗布衫,牽著素手,試圖治療自己患病的眼睛。這可能是蘇軾對自己境遇的無奈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的表達。
整首詩以對現實的思考和對個人命運的反思為主題,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和內心的掙扎,表達了蘇軾對社會現實和個人追求的思考和憂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