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是出自《蘇軾》創作的“滕縣時同年西園”,總共“14”句,當前“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是出自第4句。
“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解釋: 首先,我們需要解析兩句詩:“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以及您提到的《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的含義。 1. 詩句解釋: - “種木不種德”,這句話的意思是僅僅種植樹木而忽視品德的培養,就像種樹而不注重樹的成長需要一樣。德在這里代表人的道德品質。 - “聚散如飛禽”,這是比喻,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同飛禽般無常和變化多端。 2. 創作背景及感想: 蘇軾(1037-1101)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他的詩文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矛盾。 這首詩可能創作于蘇軾在滕州任職期間。他借此表達了一種人與人之間關系無常、變化多端的觀點,這可能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一種深刻反映。 3. 評價: - 這句話以生動的比喻揭示了人際關系的無常和變化,具有很強的生活哲理。 - 蘇軾作為文壇巨擘,其創作往往富含深厚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這句話正是這種藝術風格的體現。 總結來說,《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是一首寓意深刻、富有生活哲理的詩,它展示了蘇軾在文學創作中所展現的獨特才華和人生哲學。
查看完整“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 的上一句
下一句: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