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吳松江 / 作者:王禹偁 |
葦篷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鶿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
|
|
泛吳松江解釋: 《泛吳松江》是宋代詩人王禹偁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泛舟松江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
詩中描述了一位孤獨的詩人乘船泛吳松江的情景。詩人坐在薄薄的葦篷下,陽光透過篷子的縫隙灑在船上,形成斜斜的光影。他獨自吟唱了半天,卻還未渡過江。唯有鷺鶿能夠理解他的心意,時不時地翹起腳趾在船窗前與他對視。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詩人內心的孤獨。葦篷的疏薄和斜陽的傾斜,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詩人孤獨地吟唱,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而鷺鶿的出現,象征著詩人與自然的交流和共鳴,它們翹起腳趾對視,似乎在傳遞一種默契和理解。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葦篷疏薄漏斜陽,
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鶿知我意,
時時翹足對船窗。
這首詩詞的詩意在于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情感,表達了對孤獨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詩人在泛舟松江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和寧靜,同時也感受到了內心的孤獨和思考。他的吟唱和鷺鶿的對視,構成了一種與自然交流的場景,傳遞出一種默契和理解。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意境。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如葦篷的疏薄、斜陽的傾斜,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寧靜。同時,詩人的孤獨和思考也通過吟唱和鷺鶿的對視得到了表達。整首詩詞給人一種靜謐而深沉的感覺,引發人們對自然和內心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