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次閑吟 / 作者:王禹偁 |
六里山中謫宦身,歸來無路掌絲綸。
階前不見朱衣吏,堂上空辭白發親。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還怯桂為薪。
懶求郡印緣何事,曾忝西垣侍從臣。
|
|
幕次閑吟解釋: 《幕次閑吟》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謫宦歸來的官員的心境和遭遇。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六里山中謫宦身,歸來無路掌絲綸。
階前不見朱衣吏,堂上空辭白發親。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還怯桂為薪。
懶求郡印緣何事,曾忝西垣侍從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官員的遭遇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無奈。
詩的開頭,"六里山中謫宦身",描繪了作者被貶謫到偏遠的山中。這里的"六里山"可能指的是一個偏僻的地方,離城市很遠。"謫宦"意味著作者被貶斥,失去了官職和地位。
接著,詩中描述了作者歸來后的困境:"歸來無路掌絲綸"。這里的"掌絲綸"指的是掌管絲綢產業,但由于貶謫,作者失去了這個職位,再也找不到回歸的路。
詩的下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官場的失望和對親人的思念:"階前不見朱衣吏,堂上空辭白發親"。"朱衣吏"指的是官員的服飾,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卻沒有看到任何官員,這暗示了他在官場中的孤獨和被遺忘。"堂上空辭白發親"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但回到家中卻只能面對空蕩蕩的堂屋,親人已經不在了。
詩的最后兩句,"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還怯桂為薪",描繪了作者貧困的生活。"月入可堪茶作俸"意味著作者的收入只夠買茶葉度日。"雨多還怯桂為薪"則表達了作者因為雨水過多而擔心燃料不足,只能靠桂木作為柴火。
最后兩句"懶求郡印緣何事,曾忝西垣侍從臣"表達了作者對官職的不再追求。"懶求郡印"表示作者不再積極追求地方官職,"曾忝西垣侍從臣"則是指作者曾經在西垣侍奉過官員,但現在已經不再有這樣的機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官員貶謫后的困境和內心的痛苦,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失望和對家人的思念,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官員的境遇和生活的艱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