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 / 作者:蘇軾 |
野雁見人時,未起意先改。
君従何處看,得此無人態。
無乃槁木形,人禽兩自在。
北風振枯葦,微雪落璀璀。
慘淡云水昏,晶熒沙礫碎。
弋人悵何慕,一舉渺江海。
眾禽事紛爭,野雁獨閑潔。
徐行意自得,俯仰苦有節。
我衰寄江湖,老伴雜鵝鴨。
作書問陳子,曉景畫苕霅。
依依聚圓沙,稍稍動斜月。
先鳴獨鼓翅,吹亂蘆花雪。
|
|
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解釋:
《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野雁的景象,并以此抒發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詩詞中的第一首描述了野雁在見到人時的反應。它們并不急于飛走,而是在觀察人的動靜。作者說野雁的態度讓人感到獨特和無人相似,它們的姿態既不像木頭那樣僵硬,也不像人和其他動物那樣忙碌和爭斗。北風吹動著干枯的蘆葦,微小的雪花飄落,天空昏暗,水面陰沉,砂礫碎裂。這些景象給人一種凄涼和混亂的感覺。
第二首詩詞中,作者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狀態。他說自己已經衰老,寄居在江湖之間,伴隨著各種鳥類,像鵝和鴨這樣的動物作為老伴。他寫信問陳子(陳直躬)的近況,同時描繪了清晨的景色以及自己所畫的苕霅(一種植物)。詩中提到聚在圓形的沙灘上,微微動搖的斜月。野雁先鳴起飛,撲打著蘆花和雪花。
整首詩詞以描寫野雁為主線,通過對野雁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對自身生活的思考。詩中充滿了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自己時光流轉和生活狀態的感慨。通過對野雁和自然景物的描繪,體現了蘇軾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