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 / 作者:蘇軾 |
幽人白骨觀,大士甘露滅。
根塵各清凈,心境兩奇絕。
真源未純熟,習氣余陋劣。
譬如已放鷹,中夜時掣紲。
|
|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解釋: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
幽人白骨觀,大士甘露滅。
根塵各清凈,心境兩奇絕。
真源未純熟,習氣余陋劣。
譬如已放鷹,中夜時掣紲。
詩詞的中文譯文:
寂靜的人觀察白骨,偉大的士人甘露凋零。
根本的塵埃都已清凈,心境卻十分奇特獨特。
真正的本源還未完全成熟,習氣仍然陋劣不凈。
就像已經釋放的鷹,在深夜被束縛牽制。
詩意和賞析: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是蘇軾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詩中借白骨觀和大士甘露的比喻,描繪了一種禪修境界。白骨觀象征人智慧的開啟,大士甘露滅則代表了智慧的消逝。塵埃清凈、心境奇絕的描繪了禪修者深入內心的寧靜和獨特體驗。
詩中提到真源未純熟,習氣余陋劣,表達了禪修者在修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陋習和不純凈的心態。最后的比喻,將禪修者比作已經被放出來的鷹,但在深夜時仍然被束縛牽制,意味著修行者在修行的過程中仍然有一些約束和限制。
整首詩詞通過比喻和描寫,展現了禪修者在修行中的心境和境界。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在探索人生意義和自我修行中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