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 / 作者:蘇軾 |
從來蘇李得名雙,只恐全齊笑陋邦。
詩似懸河供不辦,故欺張籍隴頭瀧。
|
|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解釋: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從來蘇李得名雙,
只恐全齊笑陋邦。
詩似懸河供不辦,
故欺張籍隴頭瀧。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自己和李公擇的詩才的自謙之情,同時也對時代的陋庸和文人的境遇有所感慨。
詩中的"蘇李"指的是蘇軾和李公擇,兩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得名雙"表示他們的名聲齊名,但作者擔心他們的才華會遭到時人的嘲笑和貶低,因為當時的社會氛圍并不看重文學藝術,對于詩詞創作的價值也持有懷疑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詩似懸河供不辦,故欺張籍隴頭瀧",通過比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的自謙之情。"詩似懸河供不辦"意味著自己的詩才如同一條洶涌的大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和期望。而"欺張籍隴頭瀧"則是在說自己的才華不足以與當時的文學名家張籍相比,張籍被認為是文壇的瀧宿,而自己則是隴頭之水,相形之下顯得微不足道。
整首詩詞以自謙的語氣表達了蘇軾對自己才華的低估和對時代境遇的感嘆。它揭示了當時文學界的冷淡態度和對文人的不公正對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的自省和對文學堅持的認可。詩中運用了比喻手法和聯想,通過形象的描繪使詩意更加生動。整首詩詞雖然短小,但通過簡潔而富有含義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文學追求的思考,展現了蘇軾的獨特才情和對時代的獨立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