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雜詩十一首 / 作者:蘇軾 |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塵。
微風動眾竅,誰信我忘身。
一笑問兒子,與汝定何親。
從我來海南,幽絕無四鄰。
耿耿如缺月,獨與長庚晨。
此道固應爾,不當怨尤人。
|
|
和陶雜詩十一首解釋:
《和陶雜詩十一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塵。
微風動眾竅,誰信我忘身。
一笑問兒子,與汝定何親。
從我來海南,幽絕無四鄰。
耿耿如缺月,獨與長庚晨。
此道固應爾,不當怨尤人。
譯文:
斜陽照射入狹小的窗隙,我才意識到空氣中有塵埃。
微風穿過千竅,有人會相信我已忘卻了自我嗎?
我笑著問兒子,你們認定我將追隨何人?
我離家來到海南,孤獨地沒有四鄰。
夜空中的明月像一塊殘缺的玉,只有我和長庚星(指金星,也被稱為長庚星)相伴。
選擇這條路也是應該的,不應該怨恨任何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的思考和對人生狀態的思索。詩首通過斜陽照射入孤獨的窗隙以及微風動搖眾竅的描寫,暗示了作者漸漸覺悟到了生命的無常與塵世的紛擾。他感嘆自己是否已經放下了物質的追求和個人利益的牽扯,而追求精神的升華和超脫。作者在問兒子是否能夠理解他的選擇時,表達了一種戒律和修行的追求,展示了他對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尋求。
接下來的海南景象的描繪,更加強調了作者離世俗的追求的決心。他在海南的孤寂中,感受到了大自然中孤獨的景象,以此來寓言自己獨自追求道路的堅定與困苦。
最后,作者以耿耿如缺月和長庚星相伴的景象,寓意了他選擇追求道德和精神的高度,在人類世界的渺小中行走。他表達了一個理想化的境界,認為這條道路應該被選擇,而不應該去怨恨和指責他人。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內心思想和審視人生的選擇,在表達作者對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尊崇自我的追求。它帶有民謠般的歌唱風格和直接的語言表達,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讀者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同時,通過與大自然和天空的聯結,更加凸顯了詩詞中的哲學思考和超越塵俗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