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 / 作者:王禹偁 |
祭廟回來略問禪,蘚墻莎逕碧山前。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寒車夜救田。
藍綬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寐月嬋娟。
自慚政術貽枯旱,忍臥松陰漱石泉。
|
|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解釋: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
祭廟回來略問禪,
蘚墻莎逕碧山前。
風疏遠磬秋開講,
水響寒車夜救田。
藍綬有香花菡萏,
竹窗無寐月嬋娟。
自慚政術貽枯旱,
忍臥松陰漱石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王禹偁在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的情景。他在祭祀完廟宇后,略微詢問了一下禪宗的修行。在碧山前的蘚墻和莎逕之間,微風吹拂著遠處的磬聲,秋天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夜晚,水聲響起,寒冷的車聲傳來,仿佛是在救助田地。在這樣的環境中,王禹偁感受到了寧靜和安詳。
賞析:
這首詩詞以余杭仙泉寺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寺廟的氛圍,表達了王禹偁內心的感受和思考。他在詩中提到了禪宗修行,顯示了他對于心靈修養的關注。蘚墻、莎逕、碧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自然環境的細膩觀察和感受。同時,詩中的水聲、車聲等聲音的描寫,增添了詩詞的音樂感和層次感。
在最后兩句中,王禹偁表達了自己對于政治事務的無奈和自責。他自稱政績不佳,導致了旱災的發生,因此他忍受著枯旱的痛苦,只能在松樹的陰涼下漱石泉水來安慰自己。這種自省和自責的態度,展示了王禹偁對于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示了王禹偁對于禪宗修行、自然環境和個人責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