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絕詩垂藤蓋 / 作者:王禹偁 |
古藤何樛蟠,低蔭庶子泉。
童童若青蓋,掛在絕壁前。
月穿波影碎,露滴岸聲圓。
曉籠使君醉,夜覆溪僧禪。
昔之好事者,為作出偶然。
人亡藤已朽,猶得聲名傳。
我欲移青松,植向泉眼邊。
既圖歲月久,復取節操全。
所為亦一時,所期或千年。
庶吾不朽名,長與偃蓋懸。
|
|
八絕詩垂藤蓋解釋: 《八絕詩垂藤蓋》是宋代王禹偁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藤何樛蟠,低蔭庶子泉。
童童若青蓋,掛在絕壁前。
月穿波影碎,露滴岸聲圓。
曉籠使君醉,夜覆溪僧禪。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觀,以及其中蘊含的哲理。詩中的古藤蔓延曲折,為庶民的泉水提供了低矮的遮蔭。藤蔓像是一頂青色的蓋子,懸掛在絕壁前。月亮穿過波光影影,露水滴落在岸邊,發出圓潤的聲音。清晨,使君陶醉于藤蔓的遮蔭之下;夜晚,溪邊的僧人在藤蔓的覆蓋下靜修禪定。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藤蔓的生長和遮蔭為庶民提供了舒適和庇護,體現了自然的慈愛和恩賜。月亮的穿越和露水的滴落,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和變幻。使君和僧人的存在,象征著不同階層和生活方式的人們,他們在自然中尋求安寧和滿足。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個人愿望和追求。作者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夠流傳下去,像藤蔓一樣長久地懸掛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希望自己能夠像移植青松一樣,將自己的品德和精神根植于泉水旁邊。作者認識到,人生的追求既有短暫的一時,也有可能超越千年。他希望自己的名聲能夠與藤蔓和蓋子一樣永恒存在,同時保持自己的節操和品德。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畫面和抒發內心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它展示了王禹偁獨特的詩意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