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舍弟赴舉因寄兩制諸太僚 / 作者:王禹偁 |
堂上尊親鶴發垂,十年祿仕不相離。
何期膝下承顏日,卻是山中謫宦時。
未有重茵如子路,空披彩服學嬰兒。
全家送爾隨鄉薦,試向朝端獻此詩。
|
|
送舍弟赴舉因寄兩制諸太僚解釋: 《送舍弟赴舉因寄兩制諸太僚》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堂上尊親鶴發垂,
十年祿仕不相離。
何期膝下承顏日,
卻是山中謫宦時。
未有重茵如子路,
空披彩服學嬰兒。
全家送爾隨鄉薦,
試向朝端獻此詩。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禹偁送別自己的弟弟赴舉的作品。詩中描繪了堂上的尊親已經年老,但他們與王禹偁相處了十年,始終沒有分離。然而,作者卻不期望在父母的膝下度過一生,而是選擇了山中的謫宦生活。他自稱未有像子路那樣享受重茵之樂,反而披著彩服學習嬰兒的無憂無慮。全家人送他離開,希望他能在鄉里有所作為,并試圖通過這首詩向朝廷獻上自己的心聲。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禹偁對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感慨。他選擇了離開堂上的親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詩中的"尊親鶴發垂"一句,描繪了父母的年老,也暗示了作者對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十年祿仕不相離"表達了作者與父母共同度過的十年時光,沒有離開過他們。"何期膝下承顏日"一句,表達了作者對父母的依賴和感激之情。然而,作者卻選擇了山中的謫宦生活,這是一種追求理想和追求自由的選擇。"未有重茵如子路"一句,暗示了作者并不追求物質享受,而是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空披彩服學嬰兒"一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全家人送他離開,并希望他能在鄉里有所作為,通過這首詩向朝廷獻上自己的心聲,展示了作者對家人的感激和對未來的期望。整首詩詞通過對家庭、理想和自由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追求。 |
|